無論你是因為區塊鏈(blockchain)的技術或是單純覺得比特幣(Bitcoin)或瑞波幣(Ripple)可以賺錢,你都絕對會聽過虛擬貨幣可以取代現實貨幣的理論、或者虛擬貨幣大幅上漲的新聞。這篇文章要告訴各位,虛擬貨幣在可見的未來,要被任何國家拿來當作官方貨幣的可能性相當小。而作為一個新潮的貨物(而不是貨幣),它存在的經濟意義,最多便只有投機分子拿來炒作的功用。網路上已經有數不清的文章討論區塊鏈、虛擬貨幣的文章,因此筆者就不再畫蛇添足、班門弄斧了。這裡要討論的,是虛擬貨幣作為硬通貨的缺點、以及它無可避免地泡沫。
一個貨幣要強勢,原則上需要有以下幾個要素:背後有強國的支持、穩定且低的通貨膨脹、穩定的貨幣與財政政策、與其他貨幣的兌換穩定。很明顯的,早期的遊戲虛擬金幣、騰訊公司發行的Q幣都是遊戲公司愛發多少就發多少,不要說通貨膨脹、連拿來買真實的東西都不可能,這個時代大家基本上不把虛擬貨幣當回事,人們處在正常的狀態。
到了2009年比特幣被發明開始,它的去中心化、無通貨膨脹(理論上)、低匯款手續費、簡便的匯款手續等特性,讓大家認為它是一個潛在可以被用來替代傳統貨幣的方案。不過,這個立意良善的發明,不但尚不能取代貨幣,它更有被濫用、而破壞了它最初創立的理念的可能。
不穩定的匯率沒法用
首先,如同前面所言,一個好的貨幣必須與其他貨幣兌換穩定。看看比特幣或以太幣發行後的走勢:
在一年之間它的價格可以漲50倍、也可以跌到剩原來1/4價值不到。如果你是一個國際貿易商,同樣的一顆蘋果年初匯率你只能賺賣100塊錢、年中賺500塊錢、年尾只賺5塊錢,你幹嗎?因此一個貨幣為了國際貿易的穩定關係,就算匯率交由市場決定,該國的央行還是會透過調整發行量及利率來穩定匯率的走勢,不讓短期內有資金大量流入或流出該貨幣,造成通貨困難。比特幣或者任何虛擬貨幣現在沒有被大規模的使用,因此尚未對任何人的財富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,但其高波動的匯率,目前要作為貨幣實在不可行。
快速的創新顛覆的不是陋習、而是穩定
今年美金換了新鈔,加強了防偽、耐用度的功能,叫你舊鈔換新鈔,你願不願意?假如跟你說你2塊舊美鈔才能換1塊新美鈔,你願不願意呢?這就是目前虛擬貨幣的另一個問題。比特幣曾經是市場上唯一的區塊鏈貨幣,但是很快的,以太幣(Ethereum)、瑞波幣(Ripple)、萊特幣(Litecoin)等同樣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貨幣接踵而生。大部分新生的虛擬貨幣都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做修改,理論上把他們叫做比特幣2.0,跟比特幣1:1的兌換也就可以了。不過這些創新技術的傢伙承襲了科技業的創新、也承襲了科技業互不合作的缺點,硬是要取個新名字、推出個新產品。重點就是,市場不像央行那麼穩定,很快的,兩個虛擬貨幣之間的兌換就失控了:
市場可以快速地叫大家從internet explorer轉到Firefox, 再轉到Chrome。但是你曾經看過任何一個算是個咖的國家兩年換個貨幣嗎?要是哪個國家真的採用了比特幣或是任何虛擬貨幣,兩年之後又換成以太幣,那這個國家離被顛覆也不遠了。在貨幣上,大家需要的是穩定與可預測性,那種三不五時來個顛覆市場的東西,還是留在科技業就好。
沒有實際用途的產品
虛擬貨幣沒有辦法當作貨幣,那當成產品可以嗎?你的特斯拉可以開上路、你的蘋果手機可以用來玩Facebook,甚至你家樓下的雞腿飯都可以讓你飽餐一頓。比特幣能幹嘛??不能吃不能穿不能讓你更有知識不能拿來打電話,黃金可以在戰爭的時候換到食物、在承平的時候做成首飾。就連17世紀的鬱金香都至少能放在花園看看聞聞享受美感,虛擬貨幣則一樣都辦不到。
馬伕也要抽一成 – 出賣靈魂的中繼公司
你認為既然虛擬貨幣不能留著用,我拿來轉帳可以吧?我想匯錢給國外的親友們,把國內的錢轉成比特幣,用比特幣轉給親友,親友再把比特幣換成當地的錢。快速省錢。
錯了。
首先是匯率。你認為你把錢換成比特幣,跟你的親友把比特幣換回他國內的錢,用的匯率是一樣的嗎?假設你用人民幣兌美金,你換錢的時候是1比0.148 (2017/7/25 Google匯率), 1000人民幣換了148美金,那麼你寄過去的錢就是148美金。假如你要先換成比特幣,1:0.00005456(2017/7/24
18:00GMT Coindesk匯率)好了,那您換到了0.0546個比特幣。等到對方收到錢,十幾個小時後要換成美金, 匯率1比特幣兌2601.93美金, 換到了141.96美金。你的匯損就是4%。這是未考慮手續費的情況。
再來,現在透過銀行跨國匯款,雖然宣稱5個工作天內會到,但匯款的24小時內對方就入帳,可以提領了。這個透過比特幣賣出的方法,你還需要等3~4個工作天,實際上這個宣稱更有效率的貨幣機制,因為交易所與電子錢包商的關係,實際上比透過傳統銀行更慢。
然後,你覺得你的比特幣真的屬於你嗎?如果透過台灣公司MaiCoin購買比特幣,是以它的名義購買,然後它再私底下分給你,因此你在公眾紀錄上是找不到你的購買紀錄的。也就是說,它控制著你匯給它的錢,它也控制著你的虛擬貨幣。等到哪天它跑路了,你就虛擬幣與現金都損失。你今天買股票,至少是透過保管銀行管理的,你的券商倒了,你可以保留你的股票。就這一點來講,有監管機構比沒有監管機構來得強。監管機構保護人民的財產,號稱不用監管機構的,反而成為了詐欺的溫床。
瘋狂的衍生性商品
上一個金融泡沫發生在結構性商品(CDO)身上。在市場瘋狂的時候,甚至有CDO上的CDO (CDO2)。現在除了有建置在虛擬貨幣上的虛擬貨幣,甚至有販售新虛擬幣的直銷公司。雖然目前各大銀行沒有瘋狂搶進這個領域,不過針對菜籃族銷售的管道已經出現。根據泡沫的一貫模式,這很有可能就是價格崩跌的前兆。
既然要投機、就別當最後一隻白老鼠
因此,虛擬貨幣在能夠穩定之前,它充其量只是披著密碼學外衣的OTC股票。事實上,筆者學密碼學出身,眼見一個好的產品被這樣拿來糟蹋,心裡十分生氣,不過就事論事,既然它是一個沒有基本面與充滿敲詐掮客的環境,筆者的建議是,大家看上的無非就是那可以七年1000倍的報酬率。找到自己可以接受,變成廢紙也沒有關係的額度 (例如1000美金),然後在沒甚麼人過問的時候買進。等到市場再一次受到關注,再一次被炒作起來的時候,就趕快出場,遠離這是非風塵之地吧。
文止於此,下回繼續。
留言